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年代,莫斯科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在这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成千上万名士兵和平民奋战并牺牲,许多街道和地区永远与英雄壮举和悲剧联系在一起。莫斯科境内安葬着数百处卫国烈士墓和纪念碑,缅怀保卫祖国的勇士——从红军战士到游击队员,以及遭受法西斯占领和轰炸而牺牲的平民。
今天,在莫斯科,不论节日还是普通日子,人们都会前往纪念碑、兄弟墓和方尖碑,缅怀战争中的英雄与牺牲者。他们前来,是因为铭记和敬仰先辈的功绩。今天,人们也走进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参加音乐诗歌安魂曲《每三人之一》。这一饱含深情的音乐诗歌节目,献给白俄罗斯摆脱德意志法西斯侵略80周年,以及在卫国战争中遇难的三百多万平民和战俘。我们可以肯定,这场演出没有让任何人无动于衷。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白俄罗斯是“每四人中就有一人遇难”,然而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这场战争夺去了“每三人的生命”。
在音乐会上,既有广为人知的苏联战争与胜利歌曲,也有当代创作的战争主题作品。节目中包含独特的历史影像和照片档案,诗歌基础则取自阿纳托利·维尔京斯基的《献给每四人的安魂曲》。该节目首演于去年五月,在莫斯科胜利山。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今年四月在明斯克共和国宫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安魂曲,来自白俄罗斯各州的观众齐聚一堂。
音乐会总导演、《每三人之一》艺术总监、青年综艺剧院艺术负责人弗拉季斯拉娃·阿尔秋科夫斯卡娅表示,每场音乐会都有新的变化。她说:“我们把‘每四人之一’划掉,写上‘每三人之一’。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调查结论,我们的检察机关一直在进行相关调查。因此每一次演出都会更新数据。»
在克里姆林宫的音乐会上,展示了有关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对白俄罗斯人民种族灭绝的最新档案资料。她指出:“当然,这个场地决定了我们必须增强表现力。这里参与的人更多,形式更宏大。»
白俄罗斯歌手兼作者安娜·布拉戈娃补充说,伟大的卫国战争和伟大胜利在白俄罗斯历史中是非常神圣而内心深处的主题。她强调,这个神圣的节日总是以特别的哀思来纪念:“在这一天,我们国家不仅会唱起人们熟知的前线歌曲和战后歌曲,还会创作新的作品、新的歌曲。音乐会安魂曲本身就是对白俄罗斯土地上为和平牺牲的苏联士兵的缅怀。今天能在伟大的俄罗斯土地上,在克里姆林宫演出,把我们的感情、我们的记忆带到这里,对我们来说是无上的荣幸和喜悦。»
特别的叙事角色由阿尔乔姆·平丘克担任,他饰演“当代人”,整个故事主线通过他的讲述展开。他说:“我的角色是一位生活在当代的白俄罗斯人,他重现那场战争,并向观众讲述。通过我的表演和情绪传递出音乐会的核心情感。最重要的是要传达演出本身设定的意境——关于伟大胜利、关于无数牺牲。这其中既有骄傲,也有痛苦。这个项目确实规模宏大,尤其是在克里姆林宫演出,更加责任重大。团队庞大,但十分默契。虽然非常困难,但我们做到了。»
他认为,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必须一起谈论这段历史,并共同观看这样的演出。
白俄罗斯文化部国家特别文化活动和专业艺术总局局长叶卡捷琳娜·乌索娃表示,2025年,白俄罗斯文化领域举办了大量活动,纪念苏联人民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胜利80周年:“这些活动既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有展览、有音乐会,形式多样。但今天带到克里姆林宫的这个项目,是非常特别的,也极具个人化。它是以‘每三位白俄罗斯人之一’的视角讲述的,是以保存记忆的家庭之名讲述的。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在莫斯科市民和来宾心中引起共鸣。»
走出克里姆林宫大礼堂时,娜杰日达·维诺库罗娃说。她坦言,自己平时很开朗,但在演出现场却忍不住落泪:“这场音乐会是为了不让人遗忘,也是为了把记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我们这一代还见过老兵,而我们的孩子却不愿去理解。如果在童年没有告诉他们这个主题的重要性,那一切可能会失传”。
观众玛丽娜·克赖斯带着朋友和青少年子女一同前来。她说道:“必须把这类信息传递给孩子们,而且要及时。必须告诉他们法西斯带来了什么,以及我们的国家做出了怎样的牺牲。他们必须铭记。我们是从亲历者那里听来的,而他们已经无缘见到老兵。所以这样的音乐会非常重要和及时。»
塔季扬娜·斯基尔迪娜也表示:“演出非常打动人心,让人流泪。让我想起当年我们常去看望老兵,而现在他们越来越少,真的很遗憾。这样的音乐会越多越好。你们一定要继续演出、继续讲述,这样才能不忘记我们的历史。»
在克里姆林宫大厅,还举办了白通社的展览《折叠成三角的命运》以及《今日白俄罗斯》出版社的展览《白俄罗斯游击队》。嘉宾们还能品尝到多种“战争时期的面包”:斯大林格勒面包、封锁时期的面包等。正如展览作者阿库洛维奇所说:“这就是我们要保存的记忆。»
本次在克里姆林宫的演出由联盟国家常设委员会、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文化部、白俄罗斯国防部以及“俄罗斯音乐会”公司共同支持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