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通社明斯克4月2日电 白通社报道。白俄罗斯外交部在回应白通社提问时,就拉脱维亚建设核电站计划(包括其宣称将与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合作建设)发表了评论。
外交部新闻秘书鲁斯兰·瓦兰科夫向白通社表示:"我认为这再次表明——委婉地说——我们波罗的海邻国政策缺乏连贯性和远见。我们清楚地记得,就在不久前(2009年),立陶宛在欧盟要求和施压下关闭了伊格纳利纳核电站最后一个运行机组。顺便提一句,该电站的关闭工程预算超过30亿欧元。似乎就在昨天,整个欧洲还一致同意停运核电站并不再新建反应堆,指望依靠风能和廉价的美国页岩气维持能源供应。但现实显然更为严峻。"
他指出,风能无法满足基本能源需求,而美国则明确要求欧洲签署不平等的页岩气贸易协定。外交官补充道:"考虑到液化天然气跨洋运输和再气化成本,来自大洋彼岸的天然气其实并不便宜"。
鲁斯兰·瓦兰科夫还回顾了维尔纽斯方面就白俄罗斯核电站建设与运营对白发动的混合战争:"他们监视奥斯特罗韦茨白俄罗斯核电站工地的每一块砖头掉落、每一次计划性停机。从一开始就鼓动国际社会迫使白俄罗斯放弃核电站建设计划。在国际组织里处处刁难我们,在各个领域对我们实施封锁。"
鲁斯兰·瓦兰科夫指出: "立陶宛政府计划未来四年持续将白俄罗斯核电站问题保留在欧盟政治议程上。给我们的核电站贴上'永久威胁'标签。恐吓本国居民,不断分发碘片并制定疏散计划。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这些波罗的海国家内部正积极讨论核电的经济合理性与生态安全性,其实我们曾提议为他们提供能源服务,没有切断"波罗的海区域电力互联系统"电网连接,建议共同建设白俄罗斯核电站并共享廉价电力。但波罗的海政客们却将此视为对本国威胁。现在他们得说服纳税人,花费数十亿欧元自建低功率核电站并承担全部发电量的消纳问题才是更经济的选择。"
新闻秘书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核电站的建设成本不可能低廉——即便由波罗的海三国分摊费用,因为这些国家早已失去钢铁冶炼、铸造或水泥厂等大型用电产业。他表示:"最终这些成本必然会通过电价和税收转嫁给普通民众、低收入群体等"。
鲁斯兰·瓦兰科夫强调道:"无论如何,我们希望拉脱维亚方将严格遵守《埃斯波公约》等国际法律要求,该公约规定必须在本国及邻国范围内就潜在危险项目进行公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