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总统的工作日程一向十分繁忙。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就国家发展最为迫切的问题召开会议和工作会谈,经常前往各地区考察,进行出访并接待外国客人,会见记者,签署总统令和法律。即便没有公开活动,也并不意味着国家元首没有工作。无论是冰球训练还是劈柴劳动,而且即使在休息时,亚历山大·卢卡申科也时常会找到新的理由下达指示。正如他常说的:一切都要从生活出发。
“总统周”项目正是为那些希望与国家元首保持同步,及时了解白俄罗斯领导人最重要声明与决策的人而设。
本周的主旋律是9月17日全国庆祝的人民团结日。国家元首在这一日期前后主持了国家勋章颁授仪式,并与意识形态骨干、历史学界和专家群体举行了大型会晤。在节日前夕,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决定赦免25人,其中包括因极端主义犯罪而被判刑者。
本周还发表了卢卡申科接受俄罗斯杂志《侦察员》的采访。国家元首回答了涉及内外政策、白俄俄在联盟国家框架下的合作、西部边境局势、乌克兰冲突的可能解决途径,以及总统个人生平与其成为国家元首历程等问题。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还赴格罗德诺州工作考察,参观了圣母安息日吉罗维奇修道院。该修道院在国家支持下近年来得以大规模修复,旨在成为白俄罗斯土地上主要的东正教中心之一。国家元首对此表示肯定,并呼吁不要忘记支持其他宗教派别,这对于维护白俄罗斯的和平与相互理解至关重要。顺便一提,大主教本雅明日前庆祝了生日,总统也向他致以祝贺。
其他活动方面:总统听取了国家海关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奥尔洛夫斯基的工作报告,并会见了赫尔松州州长弗拉基米尔·萨尔多。
总统还签署命令,批准了对体育联合会和俱乐部的新型国家支持机制。
一连串职业节日也在本周到来。总统向海关、林业和木材加工部门的工作人员,摩托化步兵致以祝贺,并向国家标准化机关的专家和老前辈致贺,庆祝该行业成立100周年。
白俄罗斯两地本周举办了农民最重要的节日——“达日因基”。卢卡申科祝贺明斯克州和格罗德诺州农业工作者顺利完成收割。
同时,总统还向印度、亚美尼亚、尼加拉瓜和津巴布韦等国致贺。
9月17日,白俄罗斯庆祝了人民团结日。这个节日在官方日历中还相对较新,但却饱含深刻的历史意义。1939年的这一天,白俄罗斯国家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转折点——西白俄罗斯与东白俄罗斯之间那条人为制造的、耻辱性的分界线被抹去。
提醒一下,根据《里加和约》,自1921年至1939年9月,西部地区约18年时间处于波兰统治之下。的确,在波兰国内普遍认为这些土地属于他们,甚至有人至今依然坚持这种观点,并且有其论据。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波兰当局并不把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人民视为“自己人”。波兰人对白俄罗斯人使用的侮辱性称呼“狗血”,以及将这些领土称为“东方边陲”,都说明了这一点。
在波兰,白俄罗斯人大体上既不被当作一个民族,更不被视为平等的人群。因此,官方系统性地推行“族群灭绝”政策,即消灭民族认同和民族意识。对于不服从者,则采取极其残酷的手段,其残暴程度仅能与几年后纳粹的暴行相比,包括在波兰本土的暴行。
在苏联时期,这一话题并不被提及,因为二战结束后波兰进入社会主义阵营。而在白俄罗斯独立后的岁月里,人们通常遵循“翻旧账者自戳双目”的谚语来回避此类历史。毕竟是邻居……然而,白俄罗斯周边发生的事件以及波兰当局的不友好行为,实际上迫使人们想起这句谚语的后半句:“若遗忘,便遭双瞎”。
在亚历山大·卢卡申科的工作日程中,这个节日占据了两个重要活动。9月16日,总统向杰出人士颁授国家勋章。这已经成为传统:把授勋与国家重要节日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代代相传的奉献精神。
国家元首特别强调军人和其他执法力量在保障白俄罗斯和平安定生活方面的贡献,并就“西方-2025”白俄俄联合军演以及邻国的反应发表看法。他说道:“我们不威胁任何人,不打算征服任何人,因为我们不可能征服任何人,这点我们很清楚。周边都是强大的国家,这还用说吗?但如果有人侵犯我们的土地,我们随时准备给予不可接受的打击。»
在9月17日当天,卢卡申科与意识形态骨干、历史学界和专家群体举行了大型会晤。他说道:“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仅是在谈历史上的民族统一,我们更要总结经验,用历史塑造未来。无论今天发生什么,我们都不认为自己错在长久以来与邻国和睦相处、避免当面揭露他们难以接受的历史事实。当我们想着友谊时,他们却把我们当作次等人甚至赤裸裸的敌人。»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呼吁更多讲述白俄罗斯人在波兰压迫下的生活——“鞭子落在每一个试图捍卫信仰、语言和文化的人身上”的日子。他特别强调,要铭记西白俄罗斯人如何英勇抵抗、团结奋斗并努力与东部重新统一。白俄罗斯领导热强调道:“这确实是人民团结的历史典范。»
在会晤中,总统还提到民族英雄殿堂的主题。他说,这是非常敏感的问题:“我们不会把任何人从历史中抹去。但必须明确突出重点,而且最好不要模棱两可。唯一的标准就是对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忠诚。»
关于白俄罗斯历史学科的发展,总统指出,关键在于博士生与学者研究哪些主题,谁在教授历史,谁在塑造博物馆展览和旅游路线。在许多国家,这一领域受到国家特别管控,甚至需要获得许可证。
总统还谈到如何让历史变得易懂、可及、有趣,尤其是对受互联网影响的年轻人。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强调道:“社会对历史的兴趣在增长。历史一直是投机取巧的沃土。今天有人试图在我们人民的头脑中歪曲它,用神话和虚构来误导。»
他说,白俄罗斯人从小到大都必须清楚明白:民族经历了什么,以怎样的代价获得独立,以及白俄罗斯民族生存的根本依托。
国家元首指出,历史学家分析文件与事实,重建事件的时间线,而意识形态工作者的任务是将这些材料转化为叙事、论据与反驳,并在信息空间中展开工作。他说道:“在这里,学者、教师、记者和专家都必须在统一战略下行动,共同塑造历史记忆。»
一个提问涉及国家理念。专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必须制定并正式确立这种理念;另一种认为当前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解决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人为去寻找“国家理念”这只“蓝鸟”。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强调道:“没有人会拿国家理念去强加于人。对我来说,这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我已经多次说过。不会有任何总统令或立法去规定这种理念,它不会凭空而生。我永远不会签署任何理念,不会把它变成‘国家理念’,也不会强行推行它,除非它真正打动你们的思想和心灵。»
此外,会谈还涉及许多其他主题:国家建设的延续性与借鉴苏联经验;在关键问题上开展公开、建设性的讨论;国家政治制度与未来可能的总统候选人;对多子女家庭的社会支持;拍摄白俄罗斯千年历史系列影片的可能性。
关于语言问题,卢卡申科强调,国家在使用不同语言的政策上必须谨慎,否则会引发麻烦。他说道:“这是我们的语言。”指的是白俄罗斯语。“虽然白俄罗斯语在普及程度上落后于俄语,但我们必须安静、平稳地支持它。但不能以牺牲俄语为代价。»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认为,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济:“经济必须运转。只要给我经济,其他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我不会置身事外。»
9月19日,总统访问了位于格罗德诺州斯洛尼姆区吉罗维奇乡的圣母安息日吉罗维奇修道院。
这座修院已有505年历史,其源头是555年前奇迹般显现的吉罗维奇圣母像。今年这两个重要日期都得到了隆重庆祝。多年来,修道院的修复与环境改善取得了很大进展,首要功劳在于国家的支持。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座修院,更是白俄罗斯最重要的朝圣与东正教中心之一。许多外国客人也会到此瞻仰圣像、祈祷、感受历史的延续。因此,包括总统在内的世俗权力对这一地点高度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修复修道院的第一步始于1996年——在吉罗维奇圣母像节日这天,卢卡申科总统首次到访修院。那时已清楚看到修道院建筑群急需大规模修复。许多建筑处于破败状态,而当时即便有修缮,也只是因资源有限而进行的局部修理。自2000年代初以来,修道院建筑群开始逐步更新。在2021年6月的访问中,总统下令在四年内完成不仅修道院和院区的整治,还要改造整个吉罗维奇乡,把这里打造成真正的明珠。
此次访问对地方当局和负责修院事务的教会来说,可以说是一次“期末考核”的汇报。虽然已经完成了很多工作,但并非全部达成了既定目标。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一下直言:“有些地方显然是最近仓促施工,而且有点‘军事化’痕迹,好像是为了向有军旅背景的州执行委员会主席卡拉耶夫汇报。并不是所有工作都完成了,绝对不是。记住:这是东正教的明珠!这里任何一寸地方都不该杂乱无章。我们必须为东正教徒创造一个完美的圣地。来年春天你们将迎来最后的考试,整个吉罗维奇乡,一切都要做到最好,问题就是这么提出来的。»
总统的第二个重要论点是:虽然东正教是白俄罗斯最大的宗教派别,但还有天主教徒、穆斯林、犹太教徒以及更小的宗教群体。国家不能忘记他们,也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发展宗教中心。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强调道:“要对所有人都给予一些帮助,以维护白俄罗斯宗教领域的和平与和谐。若只帮助一个宗派,就会让其他人感到受冷落,进而引发摩擦。这是我们需要的吗?不是。因此我们要从维护和平与和谐出发来决定应该做什么。宗教的和平与和谐,是我们社会总体和平的组成部分。»
国家元首表示,未来打算前往布德斯拉夫圣母大教堂,那里正在进行2021年火灾后的修复工作。
第三个重点:一切都要理智规划、合理排序。国家有一些重要的历史宗教建筑必须保存,这需要国家的积极参与。但新建教堂不仅要看资金,还要根据民众的真实需求。毕竟,已有的教堂有时都空着。至于国家预算,还有许多方向需要优先投入。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说道:“全国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住房。道路也有不少问题。民众抱怨医疗、住房和公用事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我没见有人抱怨说没地方去祈祷。我们要分清:哪里是心灵寄托之所,哪里是必须敬拜的圣地。优先事项应该是让人们有屋顶遮身。人们不会住在教堂里,不管这话听起来对我有多么刺耳。我们大概不可能恢复所有曾经存在的教堂。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否有必要恢复全部?»
总统指出,要明白:任何宗派的教堂归根结底都是“人”。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白俄罗斯就是我们共同的“大教堂”,每个人都应为其发展与美化贡献力量。不仅仅是金钱,还包括自愿劳动。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希望神职人员与国家一道,推动恢复“集体互助劳动”的传统:“要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我尤其寄望于教会,希望我们能恢复苏联时代那种美好的传统——不是求钱,而是大家自发聚在一起共同干些事情。我相信这里有很多愿意参与的人。»
在修院的圣母安息大教堂,卢卡申科参加了简短的祈祷仪式,并在吉罗维奇圣母像前点燃了蜡烛。他留意到新的圣像屏风,并询问旧的去了哪里。得知旧屏风仍在修复中后,他特别强调要严加监管,因为那是白俄罗斯圣像艺术大师的真正作品,必须保存下来。总统还对在修院内为朝圣者建造宿舍作出具体指示。
与大主教本杰明交流时,总统谈及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传统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不要驱赶任何人,但必须在教堂创造条件吸引年轻人来。我们不会彻底改变他们,你们神职人员或许能在某些方面影响他们,但不可能根本改变他们。所以要稍微适应他们一些,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人,留在教堂里。»
总统获悉,白俄罗斯年轻人中兴起了一种叫“修院体验”的新趋势,这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其核心是人们来到修院,远离网络与手机,在宁静中生活与劳动。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还在修院的主教菲拉列特墓前献上一束白玫瑰——这是菲拉列特生前最喜欢的花。
在此次访问中,总统也关注农业问题。修院占地909公顷,其中耕地360公顷,草地约400公顷。总统表示国家有兴趣让修院管理更多土地,只要他们愿意耕种、保持整洁并用于农业生产。国家则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农机采购。
与州领导的会谈则更为严厉,涉及玉米收割、秋季农作业、冬小麦播种,以及蔬果储存等方面的不足。
9月15日,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听取了国家海关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奥尔洛夫斯基的工作报告。这是一次例行、计划内的活动,举行在海关人员职业节日前夕,总统也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祝贺。
不过,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开场就直接进入工作议题:“你们边境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人说你们不让汽车运输通过。我不知道是进还是出,反正出现了排队。是波兰人在搞鬼吗?我想听专业的评估——不是政治性的,而是专业性的。他们到底怎么回事?»
第二个问题涉及执法活动。总统指出:“一些邻国似乎不愿与我们合作,但却不断制造麻烦。毒品、爆炸物等依然通过边境流动。»
他提醒说,近期已经查获了毒品和爆炸物。据称后者原本要过境运往俄罗斯。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说道:“无论如何,俄罗斯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国家”。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海关机关的新做法。总统问:“我们是否在使用数字化,甚至人工智能,以便更高效地在边境开展工作?»
奥尔洛夫斯基向总统汇报说:“边境形势复杂。但即便如此,我们对进入本国的货物和个人车辆仍尽量快速办理。检查是必须的,但不会故意拖延。至于出境,则完全取决于邻国——他们收多少,我们就能放多少。可他们放行的车辆数量比协议规定的要少得多。»
他举例说:在立陶宛方向,每天本可办理500—600辆卡车,但实际上只放行不到100辆。
总统追问:“他们不是承诺要多收一些吗?也就是说,他们在违反协议?»
奥尔洛夫斯基答道:“是的,他们违反协议,而且是有意少收。基础设施齐全,通关点和设备都有,但他们就是故意少收。结果是他们少放车,我们这边就出现了排队。»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提醒说,曾经达成过协议,要海关总署推行电子排队系统,以免人们在边境久等。
奥尔洛夫斯基汇报:“我们已经落实了。想在边境附近等待区等候的人,那里有一切条件:咖啡馆、淋浴、厕所、Wi-Fi。但最主要的是,既然队伍有时已经超过一周之久,人不可能一直在车里等。于是今年我们推行了这样的方式:先登记入电子队列,然后让车辆在更方便的地方等候;等到接近通关时间再提前通知他们回来,从而能舒适过境。»
本周初,亚历山大·卢卡申科会见了赫尔松州州长弗拉基米尔·萨尔多。国家元首指出,他一直密切关注俄罗斯新地区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赫尔松州。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说道:“我们面前有大量工作。你们必须知道,我们会尽全力推动你们地区的发展,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让我有些惊讶的是,在你们土地上不仅仅是‘零星开火’,而是真正的战争时,你们依然在收割粮食,还在处理其他事务。我们愿意在建设、农业发展、设备供应等方面全力支持你们。我非常清楚弗拉基米尔·普京对这些地区发展的重视,也知道那里的资金投入相当可观。»
国家元首确信,从性价比来看,赫尔松州找不到比白俄罗斯产品更合适的选择。他还表示愿意在农业领域开展合作,包括从赫尔松州采购果蔬产品。
弗拉基米尔·萨尔多则指出,俄罗斯联邦经济部已将该地区列为地缘战略区域,其中一大原因是其拥有通往两海的出海口。他坚信该地区一定会进入“和平轨道”,而此次访问白俄罗斯正是为了着眼未来,恢复地区被破坏的一切。他说:“是的,我们目前情况不易,正在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但人们依然生活、工作、收割粮食。和平的生活——它的萌芽正在破土而出。»